• 期刊首页
  • 关于本所
  • 期刊简介
  • 期刊导读
  • 学界动态
  • 学术要闻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 研究所概况
  • 期刊导读
  • 邮箱投稿
  • 邮政投稿
  • 在线投稿

通知文件Notice

  • 童道明:阅读、创作都与...
  • 理查德•弗兰纳根获布克...
  • 毕飞宇与诺奖得主勒•...
  • 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
  • 文学评奖为何屡遭争议?-...
  • 刘文飞研究员在俄荣获“...
  • 《契诃夫戏剧全集》国内...
  • 伟大的传记:与陀思妥耶...

活动交流Activities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
  • 中俄举行文学合作交流会...
  •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
  • 陈众议:写在加西亚•马...
  • 《世界文学》纪念创刊六...
  • “资本语境里的歌德时代...
  •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二...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学界动态 > 正文

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
2014-10-24 10:03:00

    无论艺术家描写的是什么人,圣人、强盗、皇帝、仆人,我们寻找的、看见的只是艺术家本人的灵魂。 
  艺术家的目的不在于无可争辩地解决问题,而在于迫使人们在永无穷尽的、无限多样的表现形式中热爱生活。如果有人对我说,我可以写一部小说,在其中我将无可争辩地奠定在我看来对一切社会问题都无不正确的观点,那么,我不会花两个小时的劳动来写这部小说。但是,如果有人对我说,现在的小孩二十年后将读我写的东西,且为之痛哭和欢笑并从而热爱生活,那么,我甘愿为这部小说献出自己的整个生命和毕生精力。  ——列夫·托尔斯泰                                       
   9月24日至12月21日,“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主题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俄罗斯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博物馆及国立列夫·托尔斯泰博物馆共同举办。展品共255件(套),包括油画、版画、素描、雕塑、徽章、手稿、书籍、信件、照片、纺织品、金属制品、生活用具等。
  展览共分6个单元:“序厅”展品包括盖依创作的《列夫·托尔斯泰胸像》及世界各地出版的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等;“家庭”展现列夫·托尔斯泰的故居、家族成员、服饰及生活用品,重点展品包括列夫·托尔斯泰祖父与外祖父画像及其妻子索菲亚的摄影集;“文学”展现列夫·托尔斯泰辉煌的文学成就,重点展品包括小说《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手稿等。“探寻”展现经历创作危机的列夫·托尔斯泰的思想转变,重点展品包括列夫·托尔斯泰的护身圣像、小说《复活》的手稿等;“中国”展现列夫·托尔斯泰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影响,重点展品包括张庆桐致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封信、列夫·托尔斯泰致中国学者辜鸿铭的信等;“回响”展现列夫·托尔斯泰生命中的最后时刻,重点展品包括肖像画《朝向新生活的托尔斯泰》及描绘列夫·托尔斯泰墓的绘画作品。
  在《致中国人的一封信》中,列夫·托尔斯泰写道,“我相信,在我们这个时代,人类的生活要起一种大的变化,我并且相信在这个变化中,中国将领导着东方民族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对中国人民的生活一直非常感兴趣,我尝试着去认识那些我能理解的东西,首先是中国宗教智慧,拜读孔子和孟子的书以及对他们的评论。当然我也读关于中国佛教以及欧洲人写的关于中国的书。”
  作为站立于世界顶峰的伟大文学家,这位俄罗斯文学泰斗对中国文化抱有浓厚兴趣,他曾孜孜以求地阅读中国古代哲人的著作,亲自翻译过《老子》的部分篇章,还撰写了《中国经典》一书介绍中国古典哲学。而他的博爱精神、忏悔意识及对自我完善的追求,也深刻影响了一大批中国知识分子。

上一篇:童道明:阅读、创作都与契诃夫相连
下一篇: 毕飞宇与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聊文学

  • 网站首页
  • 杂志简介
  • 杂志导读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ICP备案:0505199 Copyright @2009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11040245001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