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首页
  • 关于本所
  • 期刊简介
  • 期刊导读
  • 学界动态
  • 学术要闻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 研究所概况
  • 期刊导读
  • 邮箱投稿
  • 邮政投稿
  • 在线投稿

通知文件Notice

  • 童道明:阅读、创作都与...
  • 理查德•弗兰纳根获布克...
  • 毕飞宇与诺奖得主勒•...
  • 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
  • 文学评奖为何屡遭争议?-...
  • 刘文飞研究员在俄荣获“...
  • 《契诃夫戏剧全集》国内...
  • 伟大的传记:与陀思妥耶...

活动交流Activities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
  • 中俄举行文学合作交流会...
  •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
  • 陈众议:写在加西亚•马...
  • 《世界文学》纪念创刊六...
  • “资本语境里的歌德时代...
  •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二...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1年 > 02 > 信息摘要

濒死意念作为戏剧空间——歌德《浮士德》“殡葬”之诠释

【出 处】: 浮士德 殡葬 死亡 幻觉意念 地狱 拯救

【作 者】: 吴建广

【摘 要】歌德《浮士德:一出悲剧》在结局"殡葬"(Grable-gung)一场中呈现出神秘的地狱景象和拯救场面。历来诠释者均认定是浮士德死后,天主委派天使来拯救浮士德的灵魂,但论者对拯救的原因和理由纠缠不清,始终在文本之外寻求理论支持,牵强附会的解释既损伤了文本的自足性,也不符合作者歌德一以贯之的世界理念。本文借助诠释学的"涵义一体性"原则,从文本结构呈现的信息中寻找诠释依据,提出浮士德倒下后并没有立即死去,更没有为天使所拯救,戏剧情节皆为悲剧主人公死亡过程中幻觉意念的活动图像,从而说明:浮士德濒死时幻觉意念的流动状态与文本肌理的印合与一致,外在的客观形象作为主观的内在镜像,为难以理解的神秘结局提供合理的诠释可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画与诗的界限,两个希腊的界限——莱辛《拉奥孔》解题
下一篇:“谁”的安东妮亚?——论《我的安东妮亚》与美国化运动

  • 网站首页
  • 杂志简介
  • 杂志导读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ICP备案:0505199 Copyright @2009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11040245001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