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首页
  • 关于本所
  • 期刊简介
  • 期刊导读
  • 学界动态
  • 学术要闻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 研究所概况
  • 期刊导读
  • 邮箱投稿
  • 邮政投稿
  • 在线投稿

通知文件Notice

  • 童道明:阅读、创作都与...
  • 理查德•弗兰纳根获布克...
  • 毕飞宇与诺奖得主勒•...
  • 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
  • 文学评奖为何屡遭争议?-...
  • 刘文飞研究员在俄荣获“...
  • 《契诃夫戏剧全集》国内...
  • 伟大的传记:与陀思妥耶...

活动交流Activities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
  • 中俄举行文学合作交流会...
  •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
  • 陈众议:写在加西亚•马...
  • 《世界文学》纪念创刊六...
  • “资本语境里的歌德时代...
  •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二...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1年 > 01 > 信息摘要

欧洲怀想与澳洲认同:澳洲双面情结中的归属体验——朱迪斯·赖特论澳大利亚诗歌创作路径

【出 处】: 双面情结 流放感 自由感 地方感

【作 者】: 柯英

【摘 要】澳大利亚著名女诗人朱迪斯·赖特在其著作中提出了“双面情结”概念,梳理和考察了主导及困扰澳大利亚诗歌写作的两种情感模式:其一为流放感,诗歌以欧洲弃儿的痛苦抒写消极无望的流放体验,对澳洲持排斥态度;其二为自由感,诗歌认识到澳洲广阔崭新的一面,但无法找到有效的调和途径,拥有自由却不能快乐地融入澳洲。赖特从诗人查尔斯·哈珀身上看到了超越双面情结的另一种情感,即积极和谐的地方感,哈珀把澳洲当成合情合理的生存之地,以平和的心态去描写和展现它。赖特关注的不仅仅是诗歌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她以实际行动表明了知识分子应肩负起社会责任的立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苏联后现代主义文学起源和发展考
下一篇:难以同化的“他者”——论《国际大都市》中的“物时间”和“身体时间”

  • 网站首页
  • 杂志简介
  • 杂志导读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ICP备案:0505199 Copyright @2009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110402450015 号